測試廣告1在田叔的陪同下從上林苑走出,坐在回宮的馬車之上,劉弘地思緒,大半被方才的見聞所佔據。愛字閣 m.aizige.com
雖然如今的少府,還沒有秦少府那麼強大的潛在能量,但根據田叔、楊毅的解釋,如今少府任用的工匠,大都是秦少府匠人的子孫後代。
秦時就已出現的流水線工業製造、武器軍械零件化等傳統,都被漢少府盡數保留了下來。
就拿劉弘方才所看到的箭矢製造作坊中,正批量生產的各式弓弩箭矢,都被分為了兩部分:箭頭,和箭身。
箭頭主要通過泥范澆築成形,而後打磨為鋒利的三棱箭頭,並在箭頭後形成一根細條。
至於箭身,則以木打磨為圓柱形,於箭尾處固定上鳥獸羽毛作為箭羽,並將箭身前端處鑿空一截。
這樣一眼,箭頭後的細條,就剛好可以插入箭身前端的空心處,組合為一支完整的箭矢。
在使用的過程中,如果銅製箭頭鈍搓,可以取下來打磨鋒利;如果箭身折斷,也可以直接將箭頭取下,安在新的木製箭身上繼續使用。
而單單是箭矢的製造過程,在少府便被分為了數個部分——專門負責澆築箭頭的、打磨箭頭的、削磨箭身的、固定箭羽的等等。
至於別的武器軍械,那就更不用說了——劉弘親眼看見,一柄三石弩機,被少府的匠人三下五除二,分解為了十幾個零件!
就算不用田叔解釋,劉弘也能明白,如此細緻的武器零件化,將帶來怎樣的辯解。
假設一柄弩機,是一個完整且不可拆卸的整體,那無論這柄弩哪裏出來問題,是弦斷了,弩身折了,亦或是矢槽被磨平、扳機破損等等,都會導致整個弩機報廢。
而將其零件化,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哪裏壞了修哪裏,實在修不好也沒事,直接換個零件就完事兒。
對此感到驚嘆之餘,劉弘不由懷疑起如今,充斥少府的那些匠人,究竟是何來頭。
實在不能怪劉弘想像力豐富——秦少府的『匠作』部門,絕大多數都是由墨家士子掌控!
也只有墨家,才能在這遙遠的封建時代,具備那麼執拗的強迫症,不惜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將一柄弩機、一杆長戟,乃至於一支箭矢做的那麼精細。
而如今的少府匠人,又大多是秦少府匠人的後代···
「不知冶戟監令楊毅,師從何人?」
只見劉弘冷不丁一發問,頓時讓車廂內的田叔面色一緊。
抬起頭,就見劉弘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似乎是在說:就算卿不告訴朕,朕也已經知道了。
思慮片刻,田叔終是模稜兩可道:「依臣所知,監令楊毅之匠藝,承自其先祖;俱其所言,楊氏先祖在世之時,於秦少府為匠。」
聞言,劉弘臉上的戲謔更深,望向田叔的目光,也儘是瞭然。
墨家創立者墨翟(di)死後,墨家也同歷史上的其他學派一樣,面臨了學派內部的思想分歧。
到戰國末期,墨家便已經一分為三:鄧陵氏之墨(楚墨)、相夫氏之墨(齊墨)、相里氏之墨(秦末)。
作為戰國時期最為輝煌的學派,墨家的主張,與戰國的時代特徵十分契合:和平。
而在分裂為三支派系之後,這三脈也都依舊以『倡導和平』為主要思想綱領。
只不過在『和平』的促成手段上,這三脈墨家分支,各自有不同的看法。
進入楚國的鄧陵子一脈,主張『各國之間不應該征戰』,而是應該和平共處,還天下和平安穩。
為了達成這個訴求,鄧陵氏之墨逐漸走上了行俠仗義的道路:小到劫富濟貧,大到刺殺發動戰爭的君王,都成為了鄧陵氏之墨的行事準則。
鄧陵氏之墨的傑出人物,就是將秦王嬴政逼得『繞柱轉圈圈』,在後世留下『風蕭蕭兮易水寒』之典故的刺客:荊軻。
這樣的一個門派,在戰國時自然是成為了各國王族的座上賓——有事沒事,家裏藏個刺客總是沒錯的。
但在秦統一天下之後,這一支墨家支脈由於其不穩定的特性,遭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現如今,讓漢室咬牙切齒,又無法杜絕的遊俠問題,也大都是這支鄧陵氏之墨演變而出的群體:俠客。
所以發展至今,鄧陵氏之墨已經基本凋零。
道理很簡單:沒有任何一個封建政權,會允許『地下勢力』這種群體長久存在。
第二支,便是隨相夫子入齊的相夫氏一脈,也被稱之為:齊墨。
如果說,進入楚地的鄧陵氏之墨,繼承了墨翟俠肝義膽的豪邁,那進入齊國發展的相夫氏之墨,則是繼承了墨翟高超的辯論技術,也就是口才。
——墨翟在世之時,墨家便經常和儒家發生『論戰』,也就是辯論;規模最大時,雙方參與辯論的人甚至能達到上百人之多。
但在成百上千次『儒vs墨』的辯論當中,儒家卻一次都沒有贏過···
墨翟所著之墨家經典《墨子》一書,更是三句不離一聲『孔丘是個偽君子』!
為了一出胸中惡氣,孔子也只能寫書罵墨子,說墨家學說『無君無父』『不尊禮法』,顛覆長幼尊卑,禮法綱常。
雙方的恩怨情仇,像極了後世說唱圈,寫歌diss仇人的歌手們···
但在正面交鋒中,無論是『動口』還是『動手』,墨家都從未曾輸給過儒家。
可惜的是,繼承墨翟辯論口才的齊墨一門,卻成為了最原始的聖母。
相夫氏一脈認為:在墨子的思想中,最核心的一個觀點,便是『兼愛』。
而要想促成天下『兼愛非攻』的局面,就需要所有人都坐下來,好好談談,通過和平、溫柔的方式來解決爭端。
所以在戰國末期,齊墨基本是以遊歷各國的說客出現;至於其意圖,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通通住手~
都不要再打啦~
要和平不要戰爭~
在戰國時期鼓吹和平,齊墨的結局,也就顯而易見了——列國都忙着統一大業,比着誰更不要臉呢,誰能把齊墨無力的『倡議』當回事?
而墨家分離出的三支派系中,看問題最透徹,也最明白的一門,便是更隨相里勤進入秦國的相里氏之墨,即秦墨。
秦墨,屬於墨家最務實的一個派系,相較於行事極端的俠客:鄧陵子之墨(楚墨),以及只想耍嘴皮子的相夫氏之墨(齊墨),相里氏一脈尤其注重器械的研究、製造。
在墨家三分之後,只有這一派清楚地認識到:要想達成墨翟所追求的『天下和平』之景象,就只有一種辦法——統一!
只有天下合為一國,只有一個王,才會沒有爭端,沒有征戰;才能杜絕連年戰亂,避免百姓遭受戰火的荼毒。
而戰國時期的天下各國,與墨家『兼愛』思想最契合,對底層百姓最友好,且能力最強、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國家,便是經商君變法而快速強盛的秦國。
就這樣,這一派系便在墨者相里勤的率領下進駐秦國,在秦國統一天下的偉大事業上,填上了最後一塊拼圖。
製作精良的武器軍械,效果顯著的農用器具,使得秦國本就高歌猛進的勢頭更盛,而後順理成章的統一了天下。
秦一統天下,成為大秦帝國之後,帝國的運轉,一開始也十分高效——法家負責制定整治剛烈,嚴把法律;進入秦國的相里氏之墨則負責製造器械,安心做起了工程師。
甚至連早早自墨家分離的農家,也在相里氏一派的領頭人盛情邀請下進入秦國,成為了農業部門的掌控者。
——就連如今,漢室也還有前秦之時,負責農業事務的農家後人:農稷(ji)官。
而墨家分離出的三個派系,如今還能找到的,估計也只有秦墨之後了。
即便三派皆有後人傳承學說,劉弘也只對秦墨感興趣
——不找工匠出身的秦墨,難道要去遊俠堆里找刺客出身的楚墨,或是從齊商堆里扒拉辯論家?
別鬧了~
無論是耍嘴皮的齊墨,還是愛動刀子的楚墨,都對劉弘地視野起不到什麼大的幫助。
作為一個後世人,如果說劉弘還對墨家有那麼一絲興趣,那必然是揮舞着工匠錘的秦墨。
而秦墨自戰國時進入秦國開始,就一直在秦少府做技術宅;如今漢少府的大多數工匠,也都是秦少府工匠的子孫後代。
所以,要想找秦墨技術宅為自己效力,對劉弘而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從少府工匠里找。
多的不說,十個八個,總是能找出來的。
劉弘甚至篤定:冶戟監令楊毅,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墨者!
——監令隸屬少府,掌一司之冶造事,秩六百石。
雖然秩比不高,但職權卻出奇的大——別的不說,整個漢室的軍用長戟,便都是在冶戟監鍛造而出!
試問除了墨者外,還有哪一個秩六百石的京官,會親力親為的參與到鍛造之事中,還把臉糟踐成那般模樣?
——在漢室,長得不好看,可是跟『政治生涯斷送』劃等號的!
只有墨者,才能單薄名利到:為了鍾愛的科研事業,而絲毫不在意外貌得邋遢,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當中。
也只有墨者,會在年俸祿六百石的情況下,穿着一件污穢不堪的衣袍陛見。
但看着田叔諱莫如深的模樣,劉弘終是搖了搖頭,沒再多問。
情況已經很明顯了:對於少府有一堆墨家出身的匠人,朝堂是基本知情的。
但無論是朝堂,還是那些匠人本身,都十分默契的將此事淡化處理了。
至於原因,劉弘也能猜到的大概。
——墨家的傳承,是按照『上代鉅子指定下一任』的方式進行代代傳承。
而漢初,齊王田橫帶着包括墨家當代鉅子在內的追隨者死去,使得墨家頓時面臨了一個十分尷尬的處境。
——田橫之死,非但將墨家人數最多的齊墨一支全部搭了進去,還讓當代墨家鉅子,在沒有指定鉅子繼任者的情況下告別人世。
這就導致如今的墨家,因為沒有名正言順的領導者,而導致支離破碎。
而秦的滅亡,非但使得法家背上『亂國』的黑鍋,墨家也同樣沒能置身事外。
——以『焚書坑儒』抹黑前秦,以求得同情的儒家,在猛踩法家的同時,順道踩了墨家一腳。
雖然現在的政壇,還沒有儒家什麼事,但在民間,儒家已經憑藉『有教無類』的文教思想,而逐漸掌握主動權。
在朝中,也有張蒼、賈誼這樣出身儒家的大拿在位,袁盎這樣情感偏向儒家的官僚,也已經開始嶄露頭角。
如果劉弘將復興墨家的事再拖個五年,難度恐怕就要翻個倍了。
——別忘了:歷史上的儒家,可是在短短几十年後,就做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史詩級壯舉的!
要是等到那時,劉弘別說復興墨家了,怕是連黃老學,都要被儒家的人海戰術殺得丟盔卸甲。
而現在的時間點,卻對劉弘而言剛剛好——執政學派是黃老學,秉承『法無禁止則無咎』;與墨家之間又沒有什麼深仇大恨。
可即便如此,黃老學對墨家的態度,也是相當曖昧。
從田叔的態度,劉弘就能判斷出黃老學的立場:你的技術,我用,墨家不墨家的,就不要再提了~
而墨者出身的少府匠人,之所以會接受這種類似白嫖的待遇,則是由於:即便墨家想要登堂入室,也沒有足夠的力量。
沒有鉅子,沒有中堅力量;作為嫡系的齊墨都跟田橫一起死去,楚墨又變成了遊俠眾···
光靠着掌握機械製造能力的秦墨,墨家很難在政壇有所作為。
所以,如今僅存的墨家派系,即披着『少府匠人』馬甲的秦墨後代,實際上是以一種麻木的態度,對待自身學派的。
說好聽了,叫『靜候時機,以待將來』,說難聽點,就是聽天由命。
而墨家的這種狀況,劉弘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
——因為無論是農業發展,手工業、輕工業發展,還是軍工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墨家這幫技術宅。
至於以後盛極轉衰,自大的開始推行『親親相隱』的儒家,也需要墨家這個生死大敵的存在,才能腳踏實地的存活下去。
所以,劉弘已經決定出手,改變墨家因『沒有鉅子』而導致的狀況了。
想到這裏,劉弘便笑着搖了搖頭,富有意味深長的看了田叔一眼,語義晦暗道:「少府以為,匠人者,於國何利、何弊?」
與古華夏大多數封建時代一樣,漢室的階級排序,遵從士、農、工、商的順序進行排列。
只不過士,在後世指的是文人士子,在漢室則指軍功勳貴階級。
而農、工、商三個階級,則於後世一般無二:農民,工匠,商人。
作為階級排序中,地位只稍高於商人,且遠遠低於農民的第三級群體,工匠在漢室階級鄙視鏈中的地位,可謂十分尷尬。
至於其原因,更是因為一句可笑的『工匠做出來的東西也要拿去賣,既然賣東西,那也屬於商人的一種』!
就算閉着眼睛,劉弘都能猜到這種說法的來源——除了天天嚷嚷着『奇淫巧技』,提倡恢復周禮,恢復井田制的儒家,還能有誰?
真要這樣說,那農民也是商人的一種——種出來的糧食,農民還要拿去賣呢!
實際上,對於匠人這個明顯不符合實際狀況的階級地位,此時無論是民間還是廟堂,都不是很認可。
對百姓而言,無論是做農民還是做工匠,戶籍都在農籍里,而不像做了商人那樣,會被區別對待的劃入『商籍』。
而相較於幾乎沒有難度的耕作,百姓還是更嚮往掌握一門手藝,已作為家族世代謀生的傳承的——技多不壓身的道理,華夏人民早就想明白了。
至於朝堂,對匠人則抱着一種又當又立的態度。
——直接鄙視吧?
捨不得匠人的技術;
提高地位吧?
又覺得自己的逼格被匠人拉低。
因為提高階級地位,意味着更高的政治權利。
一想到上朝時,身旁站着和自己同為千石,卻一身汗臭的『粗鄙匠人』,百官頓時感覺自己的逼格不復存在了···
所以對於劉弘地詢問,田叔並不知道如何作答。
「臣以為,匠者,少府之根基,國之重器也;若無工匠之精妙技藝,則軍無強弓硬弩、士無堅甲厚胄,而國無強軍也。」
「故臣以為,匠者於國,實有百功,而弊無多···」
聽着田叔含糊其辭的作答,劉弘廢了好大的勁,才忍住繼續提問的欲望。
——弊端無多?
劉弘敢打包票:哪怕把『匠人對國家有什麼危害』這個問題扔給朝堂,也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
頂破天去,也頂多就是『匠人多粗鄙,損漢官威儀』之類的扭捏之詞。
工匠的階級地位提升,是劉弘必然要做的;至於朝臣百官,或者說輿論的看法,則需要一點點去引導,一點點去改變。
暗自下定決心,劉弘便淡笑着望向田叔。
「朕以為,冶戟監令楊毅,公忠體國,無有私念。」
「如此忠臣,少府還當任用之,免荒其才?」
嘴上溫聲細語的說着,劉弘地眉宇間,卻隱隱帶着一絲強硬!
見此,田叔也只能是低頭應諾:「既陛下看重,臣自當恭聞聖訓。」
言罷,田叔便開始思慮起來——究竟把這個楊毅,安排到什麼位置,才能完成眼前這位『給楊監令加加擔子』的要求呢?測試廣告2
第0289章 戰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