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認真讀書的考生而言,武舉筆試其實非常容易。
《小學》、《大學》、《論語》、《孟子》,只需任選一篇。
《武經七書》,七本兵書,也只需任選一本。
俞大猷選的是《孟子》和《孫子兵法》,結合武試各科成績,僅拿到第三名——他騎射拖了後腿。
跟文考科舉放榜的熱鬧不同,武舉放榜之時,竟無閒人來看熱鬧,只有武舉人自己在那兒傻樂。
馬不停蹄便是殿試,可惜規制寒酸,竟選在武英殿舉行。
明代初年,朱棣還在武英殿召見大臣,後來全在文華殿召見。
現在,武英殿已經淪為皇帝齋戒的地方,太后、皇后也在武英殿召見命婦。除此之外,武英殿便是編書、繪畫的地方,翰林院官員編書又不喜歡在這兒,結果武英殿常年聚集一批宮廷畫師。
唐伯虎如今挺滋潤,武英殿成了他的老窩,每年有一半時間都在此作畫。
也就李自成讀書少,打下北京城之後,居然在武英殿宣佈登基,他以為武英殿是專門論武的地方呢。多爾袞也有些拎不清,諸多大殿都不選,偏偏要在武英殿攝政(也有李自成燒皇宮的原因,武英殿正好沒被燒着)。
這是文官們的傲嬌和鄙夷,雖然同意大開武舉,卻把武舉殿試設在武英殿。
一百九十八位武舉人,除了十四個文化水平實在不堪,其餘一百八十四人全部錄取為武進士。而沒考上武進士的那十四個,由於武藝不錯,也被朱厚照招到豹房聽用。
來到武英殿,考生見到皇帝激動不已,皇帝見到考生同樣非常高興。
朱厚照喜歡武人,眼前都是勇士,天下英雄盡入吾榖也!
殿試為策論,扯了一堆聖人之言,皇帝讓武舉考生討論為將之根本。
俞大猷的軍事思想承自《孫子兵法》,寫策論自也是《孫子兵法》那套,談天時、地利、人和,談後勤,談國力,談謀略。不過筆鋒一轉,他認為如今軍制糜爛? 為將者首先該清廉? 不能剋扣士卒糧餉,否則說什麼都沒用? 士兵們根本不願打仗。
接着? 俞大猷又說,糧餉不缺? 則有士氣。但還應軍紀嚴明,地方衛所不知軍紀為何物? 這樣的軍隊是沒法上戰場的。
反正都是些非常實際的東西?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王淵沒有參與殿試閱卷,全都是兵部官員評判。
朱厚照把排名前三十的答應,讓官員念給他聽? 最後選了俞大猷為武狀元。
武狀元誕生? 同樣沒有熱鬧可言,文官們根本不在乎,倒是五軍都督府給他們舉辦了慶祝宴席。
豹房。
朱厚照指着眼前六人說:「二郎,此皆為械鬥甲上者。」
「見過王侍郎!」
六人頗為激動,王淵可是大明戰神。
王淵微笑拱手? 問道:「你便是俞大猷?」
俞大猷見禮道:「正是!」
「果然勇壯之士。」王淵讚許說。
俞龍戚虎嘛,俞大猷和戚繼光? 那名頭可大得很,便是王淵這歷史小白都知道。
說實話? 俞大猷的人生經歷,更適合拍武俠片? 而不是軍事戰爭片。
獨闖少林寺的逸聞且不提? 他在廣東平亂也特別神奇。
當時? 俞大猷在廣東擔任都指揮僉事,總督讓他帶兵去平定叛亂。
俞大猷手裏沒幾個兵,地方衛所又都是窩囊廢。他乾脆讓這些士兵各自防守,只帶幾個隨從,跑去拜會叛軍首領。
俞大猷自帶一股江湖草莽氣息,跟叛軍首領都交上朋友,還教導他們學習高明劍術。有個號稱能伏虎的首領叫蘇青蛇,不服俞大猷的武藝,被俞大猷提劍斬殺。就這樣,叛軍首領皆服,就差拜俞大猷為帶頭大哥。
一兵未發,叛亂平息。
如此做派,不似軍官,更像俠客。
就是有些倒霉,總莫名其妙牽扯進文官政鬥,立下的軍功也有好多被侵佔。
太監送來酒食,朱厚照給眾人賜座,一起喝酒吃肉談兵。
笑談片刻,朱厚照指着一人說:「二郎,武舉會試科目是否該改動一二,如鄭虎這般猛士居然落榜了。」
王淵搖頭道:「臣以為不必更改,鄭武舉不是入豹房了嗎?」
鄭虎,山東人,普通民戶。
隨着商業興盛,如今已有鏢局誕生,鄭虎因為身強力壯,便被聘為鏢師。聽說武舉大興,鄭虎就去報名,這廝根本沒讀過兵書,也就識得幾個大字而已。
但是,鄭虎武力太強了。即便不會寫文章,他還是一路考到京城,各級主考官都捨不得將他刷掉。
直至武舉會試落榜,被皇帝招進豹房聽用。
這貨也不知吃什麼長大的,身高接近兩米,而且膀大腰圓,胳膊有常人大腿粗,坐那兒就跟一門神似的。
王淵見鄭虎瞪着他,頗覺好笑:「怎麼,你有些不服?」
鄭虎愣頭愣腦說:「俺在山東,早聽過王二郎威名,都傳王二郎有三頭六臂。見了真人,不覺得有多厲害,俺想跟你比試比試。」
這話太放肆了,不但直呼王二郎,還想跟王淵切磋武藝。
朱厚照卻只是笑,並未出言呵斥。
王淵只當啥也沒聽見,以他現在的身份,犯得着理睬一渾人?
鄭虎居然還追問:「你敢不敢比?」
王淵笑着對俞大猷說:「俞狀元,我是文狀元,你是武狀元。你來代我教訓這廝如何?」
俞大猷立即起身:「不敢辭也。」
皇帝立即移駕內校場,那裏的訓練都停下來,士卒們紛紛圍攏觀看比武。
鄭虎使一把四尺大砍刀,俞大猷討了一把雙手大劍。
三十多斤的大砍刀,純粹用來練武,根本無法上戰場,因為砍不了幾個敵人,就會把自己給累趴下。可在鄭虎手中,卻猶如掄稻草一般,舞得虎虎生風逮着俞大猷連砍。
俞大猷鬱悶得想要吐血,他有無數精妙劍招,可面對四尺大砍刀,根本就使不出來——除非拼着自己受傷,也要把鄭虎給刺死,但那就不好收場了。
「當!」
避無可避之下,俞大猷揮劍格擋,雙手大劍竟被砍斷了,餘威把俞大猷震得手臂發麻。
「不打了!」俞大猷棄劍認輸。
鄭虎朝王淵笑道:「我贏了。」
朱厚照哈哈大笑。
其實,俞大猷能夠獲勝,但必須拼死搏命,豹房校場可不是拼命的地方。
俞大猷也不為自己辯解,抱拳對王淵說:「王侍郎,在下有辱使命。」
王淵笑道:「你從頭到尾,身形腳步都穩得很,一直留有餘力未施,輸得不算很難看。鄭虎的刀法是野路子,你的劍法卻是戰陣之術,從哪裏學來的?」
俞大猷說:「隨泉州趙師習得,據說傳自少林寺。」
王淵搖頭道:「和尚們哪會戰陣劍術?多半為訛傳。」
「此事,在下也不清楚。」俞大猷只能如此回答。
隨後,朱厚照親自上陣,提着一把劍打架,所向披靡,無人可擋,氣得這位皇帝興致全無。
「不打了,說正事,」朱厚照突然問,「你們誰願做大寧武將,武狀元、武榜眼和武探花,可立即實授指揮使,其餘武進士至少能做千戶。」
「臣願往!」眾人紛紛跪地。
王淵笑道:「你們若去全寧,便不可做世襲武官。可想清楚了?」
眾人發愣,難以決斷。
大明武官系統,有世官和流官之分。
世官有九等,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一直到千戶、百戶、試百戶,基本上都屬於世襲的。
流官有八等,都督、都督同知,一直到地方留守,都需要論功升遷,無法世襲。
另外鎮戍系統,即總兵、副總兵、參將、游擊、守備、把總等職,明初基本由勛貴擔任,現在也基本變成了武職流官,不可以世襲。
除此之外,還一直有道口子,那就是衛所系統,也能讓流官去擔任。
這是朱元璋故意留的口子,也是王淵改革軍制的突破口!
明朝初年,不管是指揮使,還是千戶、百戶,只要有閒缺,優先提拔流官擔任,這是在保持軍隊的活力。
但是,隨着時間流逝,那些流官也漸漸世襲。
如今依舊可以讓流官擔任千戶、百戶,只不過按照潛規則,當了多年之後也該賜予世襲。武舉制度就是這麼被破壞的,武進士、武舉人被授予流官,本身不能世襲,當着當着就又世襲了。
朱元璋既然留着口子,王淵怎會不用?
可以漸漸指定規矩,今後武進士、武舉人受職,只能擔任流官,不得獲賜世襲,除非立下潑天大功。
如此,武狀元、武舉人越來越多,武職流官也越來越多。地方世襲武官,總有絕嗣的時候,總有獲罪的時候,一旦騰出位子,立即讓武舉出身的去擔任,長久推行就能形成新的武官集團。
這些新式武官無法世襲,就必須靠立功升遷,給子孫撈到更多好處。他們也會自發的,跟世襲武官爭利,同時提拔有相同出身的人。
或許,今後武將都會敘年份:「哎呀,你也是某某年的武舉,咱們還是同年啊!」
當然,得一步步來,現在不能大規模推廣。
俞大猷只稍微愣神,便隱約猜到皇帝想改革,頓時大呼:「臣願往大寧做流職武將!」
朱厚照高興道:「好,朕便任你為大寧衛指揮使!」
490【流職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