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復說:「誒,我突然覺得你說我們家,這個英年早逝的情況,是不是跟風水有關呢?」
蕭天樞說:「你不是說,你們家這情況和太祖爺爺招惹了狐仙有關係麼?狐仙為了報復你太祖爺爺的詛咒這個我還信,至於風水我不信……」
蕭天樞心想,不是聽楚說這年復還給人看陰宅風水,埋葬遷墳呢!怎麼就連他也看不出風水問題來麼?所以說這個推理不通呀!如何採信。一窩蟻 m.yiwoyi.com
再說了,太祖爺爺當年治了狐仙鬼魅多的去了,得罪哪個狐狸精誰知道呢!說不定狐仙還活着,年復家裏,太祖爺爺一死,到年復這裏都好多代了!這個詛咒它沒消失呀!
年復說:「為什麼你不信風水有問題呢?」
蕭天樞說:「因為你本來會看風水,怎麼不知道自己家的祖墳,埋得好不好呢!」
年復說:「祖墳還行,問題是陰宅和陽宅還是有不同的,陽宅又是我的弱項,誰知道這其中有沒有什麼差錯呢!」
蕭天樞說:「這樣的話,你可以看看《道藏》中收錄有如《宅經》這樣的風水著作,道教叢書中也有關於風水師「相地」的記載,而許多道士同時也是民間的風水師。正因為風水文化與道教文化之間有諸多聯繫,道教建築除了深受道教文化的影響外,還包含了大量的風水理念和原則。風水理念和原則在道教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中始終都影響着道教建築。東漢末年道教成立之初,便有「治」的修道場所的設立,三國時期有「二十四治」、「二十八治」的空間概念,道教早期的「治」已經有了風水文化的蘊涵。如《雲笈七籤》中收錄有「二十四治」的首治「陽平治」的資料「,治在昌郡彭洲九隴縣,去成都一百八十里,道由羅江水兩岐山入水路四十里。治道東有龍把守,神水二柏生其上;西南有泉,決水東歸」。」
年復說:「快說說,我只是跟爺爺學了選陰宅,卻沒看書過……」
蕭天樞說:「在書中,作者記載了治所的路、門、泉、交通、方位等事項,這些關於治所山川形勢、水流、方位等地理環境的描述也正是風水文化所看重的。資料中關於道教早期治所地理形勢的提示性描述,說明在道教初創時期設立修道場所的時候,不僅考慮到了道士、香客和遊客的出行方便、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有利於傳道布教等因素,而且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了風水文化中的「系統性原則」。所謂「系統性原則,即綜合考慮地處中心、交通便利、地域、、資源、地質條件等客觀環境因素」。」
年復說:「那我有空看看,聽起來很全面,還說了道觀,道教建築是道教文化的深刻反映,是道教思想和信仰體系的生動體現,其建築設計深受道教文化的影響;不僅如此,道教建築自道教成立以來就受到風水文化的影響,在諸多方面都打上了風水文化的烙印。加強對道教建築和風水文化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全方位、多層次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也可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鑑。」
蕭天樞說:「其實我想讓你先修道,修真者,借假修真也。藉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剛不壞之真身。古今天下,沒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恆的法身。所謂: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大為爐煉作團。者,四大假合矣,雖曰父母恩賜,然父精母血本為凡俗之物,數十年後焉能不壞?何為四大?地、水、風、火,是也。地構成骨胳肌肉和臟腑,水構成身中之血液,風構成呼吸系統,火則構成身中之恆常體溫。修真又分現實修真及修真。修真的名詞和境界不具備任何可行性,僅為家言,供人娛樂。」
年復說:「對呀,很多人還把中的功法當真來練呢,我小時候就有幹過這種事……」
蕭天樞笑道:「哈哈哈,你是不是想學電影裏的武功了?」
年復笑道:「就是這樣,呵呵……」
蕭天樞說:「那我們也算是知己,我教你煉丹,通過燒煉金丹,服食來達到長生的外丹術已逐漸沒落。現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內丹學,即丹道為主流,講究修煉神氣。老子道德經曾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於道。其名詞為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後又增添煉虛合道、虛空粉碎一說)即精氣神的返還過程。又因人精氣不足,又創出補足精氣的練精化氣,使人從後天補虧達到先天,以便開始修煉。唐末五代以來,以內丹說理解《參同契》的流派逐步壓倒外丹派,成為仙學的主流。著名內丹學家鍾離權、呂洞賓、崔希范、陳朴、陳摶、施肩吾、劉玄英、張伯端等以內丹仙學度人,奉《周易參同契》為丹經之祖,《參同契》作為仙家修煉秘典的價值被社會所公認。當時內丹仙學已發展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開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門派。這些內丹門派皆遠溯黃帝、彭祖、王喬、赤松,依託老子。」
年復說:「好啊好啊,巴不得教我呢……」
蕭天樞說:「一派自稱傳自關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稱文始派。另一派自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漢代人),故稱少陽派。文始派以虛無為本,以養性為宗,法本《老子》、《莊子》、《文始真經》,屬最上一乘虛無大道,虛極靜篤,大徹大悟,盜天地虛無之真機,頓超直入,齊是非,同人我,進入無天無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少陽派主張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分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諸步驟,次第分明,門派繁衍甚廣。自唐末五代以來,少陽派有鍾離權、呂洞賓、陳摶、麻衣道者、火龍真人、劉操、張伯端等大開法門,歷經宋、金、元、明、清幾個朝代,逐漸形成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門派。因而內丹仙學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陽派最大的說法。另有元、明間張三丰真人,綜合了文始派和少陽派之所長,創三豐派(又稱隱仙派),既不執於有為,又不執於無為,於陰陽栽接中創一清淨法門,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點。
第五百三十二章:宅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