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隊的行動很快,第三軍五萬餘人在釜山建立根據以後,迅速向周圍推進,乃木大將帶着第十一師團走在最前面。三天以後,第四軍(司令官野津道貫陸軍大將,參謀長上原勇作少將)也在運輸艦隊的努力下,在第二艦隊的保護下,順利地登陸釜山,第四軍的編制是這樣的:
第5師團(師團長木越安綱中將),第10師團(師團長安東貞美中將),第19師團,後來,又包括:後備步兵第10旅團,兵站部後備步兵二大隊,同工兵一中隊,後加入後備第3旅團,及後備第11旅團。
雖然說第四軍的編制少些,但是,師團的人數並不少,在第三軍乃木部隊之後,六萬名日本陸軍精銳部隊也在朝鮮順利登陸了。
兩個軍六個師團,日本陸軍的主力十二萬人,聚集到了朝鮮的南部沿海,只是緊緊地建立根據,並沒有急於向北進犯。前番鴨綠江兵團在平壤漢城的失敗,最近第三艦隊在海參崴的覆沒,都給日本人上了生動活潑的一課。中國人,不好惹。要惹他,就得小心謹慎。
當然,這時候的日本陸軍,和海軍的實力突飛猛進,今非昔比一樣,有了質和量上的提升,因為有世界上最強的陸軍大國德國的傾力援助,日本的陸軍中,機槍的數量有了成倍增長。原來,日本軍隊的編制,一個中隊,也就是一個連,一百餘人,只有機槍三挺。現在,得到了十挺的補充。火力空前猛烈,德國的小型快速山炮的補給,使日本軍隊具有了中國新軍的六零迫擊炮相類的步兵輕便炮火,其數量和中國新軍等同,還有,日本的士兵有了手榴彈或者是手雷,可以同中國軍隊進行正面對抗了。
當然,日本軍隊沒有大量成建制地裝備衝鋒鎗,但是,步槍全部更換了一遍,德國和英國將目前最新式的後膛來復槍提供給日本三十萬枝,其餘的正在緊張製造和運輸中,從這一點兒講,日本的步槍射程一下子提高到了八百米以上,最遠可以射擊一千五百米。這是相當驚人的變化。在很多方面,日本的步槍比中國軍隊使用的奉天產新步槍性能還優越得多。
更為重要的是,日本人有了坦克!
第三軍登陸以後,就攜帶三百一十輛坦克上岸,第四軍登陸後,後面的運輸船忙碌了一天,才將四百五十餘輛坦克運送上岸。
日本人是後來居上的軍事強國,因此,對武器裝備的敏感,同士兵的勇敢精神的堅守同樣重視。短短的幾個月來,日本人已經成功在德國和英國的包裝下,搞出了一支龐大的坦克部隊。
還有,日本的陸軍部隊中,也有航空兵部隊。
無論從哪一方面上講,日本軍隊的實力迅速提升,完全是中國軍隊的苦手了,中國軍隊已經沒有了先期那種絕對優勢的武裝。那時,中國新軍的武裝,對於日本和列強來說,真是「上帝的武裝」。
這樣的情況,是日本軍方所確信無疑的,也是日本天皇,政府,內閣所肯定的,德國和英國人也驕傲地表示,陸軍肯定能夠輕鬆擊敗中國新軍,雖然武器相差不多,但是,日本軍人的素質和精神是超一流的。
有了這樣的家底和宏觀判斷,日本陸軍才能夠源源不斷地動員和補充,並且向朝鮮直接進攻了。
在國內,日本動員了能夠動員的絕大部分,當時,日本總人口4400萬。戰時可動員200餘萬後備兵員,實際上有價值的是118萬人左右,中日之間宣戰初期,陸軍總兵力約37.5萬人,其中25萬人可用於日本列島以外作戰。宣戰後十天之內,日本就將後備力量動員起來,組成了四十個補充師團和若干旅團。日本建立了良好的國防後備體系,儲備有建制完善的後備軍官,平時經常化地訓練集中,所以,動員的成效很好,僅僅在東京一帶,就建立了兩個師團。
當然,這些後備的師旅團的素質,比起常備軍,要差上不少,而且,因為武器彈藥不足,只能等待德國和英國的繼續援助才能完好地裝備,所以,他們使用上了正規軍換裝之前的武器。
日本的常備軍有五個軍,四個將用於朝鮮戰場,作為和中國新軍決戰的主力,一個分散在日本國內,守衛最關鍵的城市和港口。要不是因為海參崴的失利,日本本來的戰略計劃是,將五個軍全部投入到朝鮮戰場。
現在,日本國內的後備師團,迅速組建起了更大規模的編制,每四個師團為一部分,組建了對應於五個常備軍的新軍,即,第六軍,第七軍,第八軍,第九軍,第十軍。每一個師團的兵力為三萬,等同於中國新軍,每一個軍為十二萬人。一面進行訓練,一面等待着新式武器的運輸,剩餘的部隊,則兩個師團為一個編制,在聚居地區等待着新的命令,需要的情況下,可以支援對應的十個軍。
基本上,日本的每一個常備軍,十萬人,新建軍,十二萬人,每一個軍還有兩個後備師團的補充,則前者為十六萬人,後者為十八萬人。
日本採用的是舉國體制,動不動就端窩兒上,僅僅從這種數目字上,就給人觸目驚心,狂風暴雨,鋪天蓋地的壓迫。
基本上。現在的日本已經能夠就地生產坦克,飛機,大炮等武器了。和三,四軍相當,其他三個常備軍的坦克數量也有四百輛上下的樣子,各以一個師團為單位。五個軍一共是兩千輛。加上東京等要地和馬關等港口的部隊,全國能有三千輛。新建立的軍也有坦克。數量自然少得多。
日本飛機的配置,基本上與中國新軍同,每一個軍有若干。配合作戰。基本行,一個軍能有一百三十架左右。編制級別上等同一個師團。
從釜山出發,日本第三軍沿着洛東江向西進發,速度並不快,基本上每天四十里,每前進到一個城鎮,就開闢一帶機場,這時,日本軍隊已經不在大規模地屠殺朝鮮人,而是逮捕和役使。在密陽城,往西直到金泉鎮,日軍一路上費盡心血地修建公路,橋樑,才得使飛機和坦克能夠通過。為了保證前線的燃料供應,炮彈供應,日本人徵集了大量的朝鮮民夫,可把朝鮮老百姓折騰得爹哭娘喊,苦得夠嗆。
日本本身也派遣了大量的技術人員,工人,包括英國和德國的技術人員,軍官指導修建,按說,從這裏逐漸推進,一直到漢城的路線是比較困難,日本大本營本來計劃模仿當年甲午戰爭的形式,直接派遣兵力從海路西搗仁川,水路抵達漢城,可是,第三艦隊的失敗,使日本高層對這樣理所當然的戰略構思產生了嚴重的懷疑。於是,在兒玉參謀長的建議下,採取了一個穩妥的,折衷的方式,先以一部主力在朝鮮半島的東南登臨,徐圖進展,佔據廣大的地區,建立持久戰的基礎,然後,吸引中國陸軍主力,等時機成熟,則日本陸軍主力一部,從海道假仁川等地,直通漢城。從那裏截斷中國新軍和後方的聯繫。英國人也非常贊同這樣的思想,認為,在坦克和飛機大量使用的情況下,後勤支持非常困難,也非常重要,一旦截獲中國新軍的燃料和炮彈供應,則中國軍隊的飛機坦克形同廢銅爛鐵,部隊將不戰而敗。以兒玉參謀長的構思為核心,日本大本營制定了一個相當精密的作戰計劃。被日本天皇親自欽定為「神刃光芒」計劃。意思是,神風曾經幫助日本人不戰而勝了蒙古的遠征大軍,這一次,是在陸地作戰,神風是難以起到作用了,但是,神風的刃這個吉利還是可以期待的。
正因為這樣,所以,急先鋒乃木希典大將也不是那麼焦急,反而有條不紊地前進,督促部下,將沿途的道路好好地整修,他說:「好好地做,這裏即將是日本的一部分,建設朝鮮就是建設日本帝國。」
日本強硬派軍人,已經決定,在擊敗了中國新軍以後,將朝鮮全國徹底吞併。
乃木大將嘴裏叼着一根金色的煙斗,一面梳理着綿延有致的鬍鬚,神采奕奕地,很有型有派地坐在汽車上,四個小巧玲瓏的輪子汽車,在道路上輕盈地顛簸着,在大將的感覺里,實在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日本第三軍得到了八十多輛新式汽車,主要用在運輸上。
日本官兵排着整齊的隊伍,頭上是嶄新的硬邊後開有蹼軟帽,加上鮮艷的紅色肩章領章,新式德國造鋼槍,是十分精神的。士兵們一律昂首闊步,抿嘴怒目,將大地震撼得譜有音樂節奏。長長的隊伍前進着,前不見首後不見尾,不時有一隊騎兵夾雜其間,飛快地奔馳而過,不久,又有數輛坦克的小隊,轟轟隆隆地在道路上跟進,一門門大炮在戰馬的努力拖拉下奮勇前行,那種烤藍的反光和巨粗的炮身,都給人帶來了視覺上的衝擊。
「如果能夠將中國新軍吸引到漢城和清川一帶的話,他們就死定了!」乃木噴出一股濃郁的煙霧。巨大的煙斗顫抖了下,好象一門怒吼的大炮。
最新全本:、、、、、、、、、、
二十九章,陰險的計劃